圣恩生态

上海圣恩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专注福寿螺防治生态技术研发与应用

服务热线:021-68188219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福寿螺防治资讯 » 福寿螺防治在中国 » 认识福寿螺:特征、危害与科学防治

认识福寿螺:特征、危害与科学防治

文章出处:;责任编辑: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05 14:52:58    点击数:-   【

一、 福寿螺是什么?

福寿螺有巨大的生态和经济危害,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

福寿螺(Pomacea canaliculata),属于瓶螺科瓶螺属,是一种适应性强、繁殖迅速的大型淡水螺类。其外观与本土田螺颇为相似,但具有显著差异。它原产于南美洲,于1981年被引入中国进行养殖。由于其巨大的生态和经济危害,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目前,清理福寿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

核心特征

福寿螺的核心特征

· 个体硕大: 成螺体重通常在100~150克之间,最大个体可超过250克,有“巨型田螺”之称。

· 形态结构: 身体由头部、足部、内脏囊、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。足部宽厚,利于在池壁或植物上爬行。

· 独特贝壳: 贝壳短圆、大而薄,呈右旋,一般有4~5个螺层,颜色多为黄褐色或深褐色(区别于田螺的青褐色)。椎尾平而短(田螺椎尾长而尖)。

· 辅助呼吸: 拥有薄膜状的肺囊,可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。充气后能浮于水面,遇扰则排气下沉。

· 繁殖力强: 产下醒目的粉红色卵块,通常附着在水面以上的植物茎秆或硬物上。


二、 福寿螺的危害不容小觑

福寿螺的入侵带来了多方面的严重威胁:

1.生态破坏:

贪婪食客 食量极大,食性极广。不仅啃食粗糙的水生植物,还能刮食藻类,严重破坏水生植被,威胁本土水生植物和贝类的生存,扰乱水域食物链平衡。

污染水质 大量排泄物直接污染水体。

2.农业生产损失:

水稻杀手 尤其偏好幼嫩部分。从幼螺阶段即开始啃食水稻,主要危害期在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。它们咬剪水稻主蘖和有效分蘖,导致有效穗大幅减少,造成严重减产。

咬剪水稻主蘖和有效分蘖,导致有效穗大幅减少,造成严重减产

莲藕克星 危害莲藕种植,幼螺啃食浮于水面的荷叶,造成叶片穿孔、缺刻甚至千疮百孔,影响荷叶正常生长。

3.公共卫生风险:

寄生虫宿主 是广州管圆线虫、卷棘口吸虫等多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的中间宿主。

食用风险高 食用生的或未彻底加热的福寿螺肉,极易感染寄生虫(如广州管圆线虫)! 感染后可引发剧烈头痛、发热、颈部僵硬等症状,严重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(如痴呆)甚至死亡。其肉质本身口感不佳,并非理想食材。

4.人身安全隐患:

锋利的螺壳容易划伤在田间劳作的农民的手脚。

福寿螺的危害



三、 科学防治福寿螺的策略

防治福寿螺需要采取综合措施,多管齐下:

1. 预防与检疫

严格检疫 加强对可能携带福寿螺的植物、农产品及运输工具的检疫,严防人为传播扩散。

区域管控 未发生区严禁人为引入饲养;已发生区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向外蔓延。

2. 农业与物理防治(核心手段)

1生物防治 推广“鸭稻共育”模式,利用鸭子取食幼螺和成螺。

2人工清除

摘卵块 在产卵高峰期(粉红色卵块易识别)及时摘除并销毁,大幅降低孵化率。

捡成螺 组织人力手工捡拾成螺,直接减少成螺数量基数。

3环境调控:

排水控幼 在幼螺孵化高峰期排水晒田,降低幼螺存活率。

阻断入侵 在沟渠、田块进水口设置拦截网,加高加固田埂,阻止福寿螺进入。

破坏栖息地 冬季清除水体淤泥、挖除水草、铲除田边杂草,破坏其越冬和产卵场所。

4耕作制度调整:

水旱轮作/深翻 实施水旱轮作或深翻土地,可直接杀死部分藏匿的成螺。

改种旱作 在重灾区改种玉米、大豆等旱地作物,能有效避开福寿螺的危害。

3. 化学防治(谨慎使用,科学选择

化学防治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,并注意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影响:

杀螺药剂 如每亩撒施5%或6%密达杀螺颗粒剂约480克;或每亩用70%杀螺胺可湿性粉剂28克兑水喷雾。

生石灰 在水稻移栽前7天,每亩均匀撒施生石灰25公斤,可有效杀灭螺类。

植物源药剂科学采用植物源药剂,如三年草螺卵净,清理螺卵。

结合喷洒“螺卵净”的方法,能从源头上阻断了福寿螺的繁殖链

螺卵净”药剂喷能切断福寿螺繁殖链,从源头清除其幼卵,遏制其扩散蔓延。

此文关键字:清理福寿螺 福寿螺 螺卵净